柄谷行人作为日本战后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,自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以来,其写作始终就拒绝安于一隅,不断游牧于各门知识疆域。他以横跨文学、哲学、社会理论、政治经济学的批评方式,持续挑战既有的知识体系。
不过,这种多重的理论面向,既让人着迷,也时常令人困惑: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这些发散的学问,他的思考是否有更深层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轨迹?
《迈向“外部”》这一汉语学界首部系统介绍柄谷行人的专著,以“外部”作为核心概念,将柄谷的思想发展梳理为四个阶段——从早期对文学形式的批评,到中期对日本文学传统话语空间的突破,紧接着是往“后现代思想”的转向,再到晚近以全球视野构建宏观理论与制度批判。作者不仅细读了柄谷的主要文本,更将其思想整体性地置于战后日本社会的历史语境中予以考察。因此我们也能看到,柄谷从不满足于理论层面的革新,而是坚持让自己的思想迈向“外部”,刺入活生生的社会变革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