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堆儿服务号
书堆儿App

中国边疆治理的“主辅线现代化范式”思考

作者:宋培军 著出版时间:2015-04出版社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ISBN:9787509774786价格:¥79
  分享至
内容简介
提出中国西北边疆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耕战体制、牧战体制、商战体制,其实质是经济、军事不分的合一体制,并在与之进行异同比较分析的视野下,探讨了这一体制在中国东南沿海乃至“边疆之道”的外部延伸,由此呈现了中国边疆治道现代化的新面目。他思考新加坡、香港的“居者有其屋”和台湾的“耕者有其田”何以都在中国东南沿海乃至海疆线外出现,分析新加坡、香港、台湾在海疆线内外社会存在状态的共同性,探讨它们共同的“边疆之道”。在周邻合作面临新考验的今天,这种突破边界内外分割状态的研究尝试,或许有利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边疆治道变迁的探讨。 南洋长期被看做“边荒蛮地”,下南洋之人长期被视为“天朝弃民”,这种情况直到清末才有所变化。现在中央提出新疆南疆要实现社会“嵌入式”发展,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“四小龙”作为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先行者,可以为中国西北社会稳定问题的解决,为中国边疆民族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。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浪潮把台湾、香港这些海疆边地变成“亚洲四小龙”,这本身就需要研究,也许可以作为中国其他边疆地区现代化的示范和引导。 在“双边疆范式”以及内边外边“双边界框架”的关照下,在中国疆域近代体用形势变迁的视阈下,宋培军同志认为黑格尔“陪伴着历史”命题在东方中国的运用要特别强调边疆与民族的合一难分特色,这样世界历史的“主辅线范式”就具体表现为中国历史的“双边疆范式”。基于此,他探讨了蒙古范例、新疆特例、海疆体制等问题,分别从清代新疆边疆层级的形成、蒙古边疆形态的典型性、边疆形态的近代变迁、港台边疆形态的当代超越等方面论述了拉铁摩尔“双边疆范式”的适用性和局限性。终章总结全文,明确中国边疆学的动力论命题及其应用价值,提出了中国边疆治道变革的建议。
作者简介
暂无
精彩书评
暂无
目录
暂无
书摘
暂无
精彩图书推荐